2025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在北京圆满落幕

本文发布于:
2025-11-17
来源:

        10月31日,2025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在北京圆满收官。为期一周的活动中,88名来自广西各地基层中小学及校外活动场所的教师,走进国家级科研院所、重点实验室、优质中小学校及科普展馆,通过聆听院士专家专题报告、参与现场教学、开展校际交流等多元形式,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与教育创新。

        院士专家领衔 前沿讲座启迪思维

       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以《绿色化学与碳中和》为题,深入阐述绿色化学技术的创新应用,分享新型材料在碳中和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,讲座深入浅出、富有启发,让营员们受益匪浅。此外,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旭东的《数学研究 教学实践——从中国结说起》、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治林的《物理唠唠嗑》、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武亮的《天之威:热带气旋的奥秘》等系列讲座,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复杂科学原理,既让营员收获扎实知识,更点燃了科学思考的热情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给全体营员开展开营第一讲

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旭东与营员们互动交流(图/杨宁)

        聚焦人工智能 解锁科技教育新路径

       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,人工智能成为本次科学营的重点议题。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潘春洪带来《走近人工智能》、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顾立平分享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于教学(AIGC for Education)》、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主讲《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科学教育》等专题报告,从实践角度解答教师们在科技教育中的现实难题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创新注入新理念。

顾立平分享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于教学(AIGC for Education)》(图/张薇)

         红色教育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 厚植科学家精神

        本次科学营将红色教育融入科学教育,组织营员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、“两弹一星”纪念馆,走进中国科学院及其下辖各研究所前沿科研机构参与现场教学,让教师们在追溯科技发展历程中感受浓厚学术氛围,深刻体悟科学家精神,进一步深化科学认知与教育使命担当。

营员们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(图/张薇)

营员们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与现场教学(图/黄葆菲)

        校地资源联动 共探教学实践新方案

        活动精准对接教学实践需求,引入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为营员答疑解惑。北京师范大学周新林教授介绍教育心理学研究框架,为数学教育评估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;北京教育学院曹辰副教授讲授《数学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》,首都师范大学徐月副教授分享《从科技活动到跨学科实践课程开发》。此外,营员们还走进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、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两所科学教育特色名校,实地感受先进实验室建设、特色教学方法与创新模式,与校方围绕资源整合、课程优化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议题深入交流,互鉴实践经验。

营员们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(图/黄葆菲)

营员们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(图/陈冠方)

        一周的深度学习与研讨让营员们受益匪浅。大家纷纷表示,参加此次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、优化了知识结构,返校后将把所学所悟充分融入教学实践,着力浓厚学校学科教育氛围,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,以实际行动为广西基础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营员们在结营仪式上做小组汇报(图/张薇)

结营仪式

 

(文/张薇)